智阳雨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72章 林邑稻,穿越大唐:农家子弟挣钱忙,智阳雨,海棠文学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一刻钟后。

张毅和曹春元一起走进了中华殿,抬眼一看李世民高坐中央御座,其下尚书左仆射萧瑀,门下侍中高士廉,中书令房玄龄,吏部尚书长孙无忌,兵部尚书杜如晦,少府监孙坚分坐左右。

张毅快步上前恭敬的拱了拱手,“臣拜见陛下!见过诸位大人!”

李世民左手轻轻一挥,“张爱卿免礼平身,赐座!”

“谢,陛下!”

张毅拱了拱手,随即在孙坚下首的桌案坐了下来。

李世民微微颔首,“张爱卿,长安城的粮食价格居高不下,在东西两市一斗米的售价稳定在四十文钱上下,城内百姓每天忙碌也只能维持温饱,众位爱卿为此提出了平抑粮价的七大应对之策。”

“其一疏通漕运,其二兴修水利,其三建常平仓,其四陇右购粮,其五彻查全国土地抑制兼并,其六减免商税鼓励外粮入京,其七严惩商贩囤积居奇哄抬粮价。”

“除此七策之外,张爱卿可还有其他的应对之策?”

李世民此话一出,殿内众臣纷纷好奇的看向张毅,他们很想知道张毅到底能不能想出什么出人意料的好办法来。

没办法,张毅给人的感觉非常神奇,别人穷尽一生都做不到的事情,他做到了,比如改良精盐提炼术和活字印刷术。

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,他不仅想到了,而且还实现了,比如马蹄铁和自行车,仿佛这世上就没有他解决不了的问题。

好家伙,这平抑粮价的常规操作,全被几位大佬给说完了,哥又不是神仙,我能有什么办法。

不过,李世民召他入宫询问对策,张毅也不能一口回绝,当即闭目沉思,脑子开始飞速的运转起来,紧急思考应对之策。

李世民和一众大佬见张毅正在思考,当即不再说话,纷纷端起了桌案上的茶杯,一脸悠闲的品起了茶。

据张毅所知,武德九年,李世民与众臣议定平抑粮价之策后,当即下诏命民部侍郎戴胄为陇右道巡察使,兼领平籴(di)事,赶赴陇右督办购粮事宜。

陇右,今甘肃一带,自隋末战乱以来,地广人稀,但土地肥沃,武德九年,天公作美,风调雨顺,粮食大丰收。

然而,陇右因交通不便,商贾转运艰难,百姓虽有余粮,却难以外售,粮价骤降至斗米五文,远低于长安的四十文。

戴胄抵达秦州,今甘肃天水后,立即召集陇右诸州刺史及豪族大户,宣示朝廷旨意。

旨意的内容大概就是,陛下忧心关中粮荒,特命本官以官钱平价收购余粮,转运至长安,以济百姓,凡愿售粮者,官府按斗米八文收购,并免其商税。

此令一出,陇右富户纷纷响应,短短半月,官府便购得粟米五十万石,并征调民夫、车马,沿渭水东运。

与此同时,房玄龄督办的漕运工程亦初见成效,朝廷征调数万民夫,疏浚广通渠,使陇右、关中的粮船可直抵长安。

渭水之上,千帆竞发,运粮船只络绎不绝,戴胄命人沿途设立粮仓,分段转运,并派兵护送,以防盗匪劫掠。

至贞观元年春,第一批陇右粮食运抵长安,朝廷立即在东西两市设立官粜(tiào),即官府售粮点,以斗米十五文的价格出售,远低于市价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穿到八零,麻辣警花变成反派后妈

钰淇淋儿

青史为鉴

牛皮糖糖糖

老公尿不出小肚子胀咋回事

二月沫

快穿之宿主她超漂亮

白墨仙池

女人一旦尝到粗硬的心理反应

HeyMy

小乖(糙汉文)txt笔趣阁

爱吃云吞的京京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