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1章 论功封赏
智阳雨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71章 论功封赏,穿越大唐:农家子弟挣钱忙,智阳雨,海棠文学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张毅继精盐提炼术与马蹄铁之后,这么快又弄出了自行车和活字印刷术,惊喜来的实在是有些突然。
李世民龙颜大悦,当即一脸欣慰的摸了摸胡须,他目光如炬,缓缓扫过殿内一众大臣。
“诸位爱卿,张毅接连为我大唐献上了精盐提炼术、马蹄铁、自行车,还有活字印刷术。”
“这些举措,将极大的改善我大唐百姓的生活,也让我大唐迎来全新的发展局面,朕深感欣慰。”
“朕期望尔等,平日里也应多多思索利民之策,唯有如此,我大唐方能四海升平,永享盛世之荣。”
“臣等定当殚精竭虑,不负陛下所望!”
殿内众臣齐声回应,声音庄重雄浑,在中华殿内久久回荡,似是奏响了大唐迈向新时代的激昂序曲 ,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时代即将来临。
殿内众臣的反应,李世民非常满意,当即一脸欣慰的点了点头,内心难以抑制的激动,化作了脸上灿烂的笑容。
“诸位爱卿,张毅为我大唐立下的赫赫功劳,想必大家也都有目共睹,朕一贯秉持着有功必赏、有过必罚的原则。”
“此前,张毅刚获封高陵县子,为避免短时间内频繁加封,朕便暂未对其再度封赏。”
“现如今,张毅献出的自行车和活字印刷术,对我大唐意义非凡,无论是对民生,还是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,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。”
“如此大功,绝不可轻忽,朕决意在后天的望朝会上对张毅进行封赏,关于该如何封赏,诸位爱卿不妨各抒己见。”
李世民话音方落,殿内众臣便纷纷低声议论起来,整个中华殿再次热闹起来了。
片刻之后,中书令房玄龄率先起身出列,恭敬的拱了拱手,“启禀陛下,张毅所献之物确实功在千秋。”
“臣以为可晋升其为高陵县侯,增食邑五百户以彰其功,一来彰显陛下对功臣的恩赏,二来激励百官为大唐效力。”
兵部尚书杜如晦也起身拱了拱手,“玄龄所言极是,臣附议!此外,活字印刷术于文教大有裨益,臣建议可加封张毅弘文馆学士衔,让其参与编修典籍之事。”
就在这时,吏部尚书长孙无忌肃然起身拱了拱手,“陛下,臣以为封赏不宜过重,张毅虽有大功,然年资尚浅,若擢升太快,恐非国家之福,还请陛下三思。”
房玄龄微微一笑,立即出言反驳道:“长孙大人此言差矣,陛下有言有功当赏,岂能因年资而屈才?”
“陛下,臣以为除爵位晋升外,可授张毅少府少监一职,专司奇巧之物研制,以尽其才。”
李世民微微颔首,随即看了看门下侍中高士廉,“高爱卿,关于该如何封赏张毅,说说你的意见。”
皇帝亲自点名,高士廉连忙起身拱了拱手,“回陛下,老臣以为玄龄、克明、辅机三人所言皆有道理。”
“然,张毅目前年仅十三岁,往后立功的机会还有很多,爵位若是晋升的太快,到时候赏无可赏封无可封,那可就不好了。”
“至于克明所言加封张毅弘文馆学士衔,玄龄所言授张毅少府少监一职,老臣以为大可不必。”
“张毅现在身兼国子监丞,少府监丞,盐政监丞,这人的精力毕竟有限,什么都做很有可能什么都做不好。”
“老臣建议陛下晋升张毅为高陵县伯,至于其官职,老臣建议只保留其少府监丞一职即可,好让张毅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自行车的研制和推广活字印刷术上。”
“臣,附议!”
高士廉话音刚落,尚书左仆射萧瑀,吏部尚书长孙无忌,少府监孙坚,齐齐出言附和。
众臣各执一词,李世民目光如炬,静静地聆听着众人的谏言,神色未露丝毫偏向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