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念你的笑666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9章 二进制童话,还记得你的18岁吗,想念你的笑666,海棠文学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第一节:老城区的蓝漆门与顶针密码
暮色像稀释的墨汁,正沿着老城区青灰色的瓦檐缓缓晕开。林晚跟着沈星河拐过第三道弯时,帆布鞋尖蹭到墙角剥落的蓝漆——那种带着铁锈味的钴蓝色,和他袖口的油彩、实验室服务器后台的“霜解纹”图标底色完全一致。
“到了。”沈星河停在一扇被梧桐树根顶得歪斜的木门前。门环上缠着半圈褪色的红绸,绸子末端系着枚铜质齿轮,转动时发出类似键盘按键的轻响。林晚注意到他按门铃的方式很特别:三长两短,像在敲击某种摩尔斯电码。
门内传来引线穿过针眼的细微声响,接着是链条滑落的哗啦声。开门的是位戴老花镜的老太太,银簪别着的发髻里掺着几根蓝线,和沈星河手机锁屏上的二进制梧桐叶颜色隐隐呼应。
“星河来了?”张奶奶的目光落在林晚掌心的银顶针上,浑浊的眼睛忽然亮起来,“这枚‘晚星’总算找回来了。”
林晚惊讶地翻开手掌。顶针背面的“晚星”二字在暮色中泛着微光,笔画间嵌着细小的齿轮纹路,此刻正随着张奶奶手中织补灯的光线轻轻颤动。沈星河侧身让林晚进屋,门板合上时,她看见门后用铅笔涂鸦的机器人,关节处标注的轴承型号和他便签上的字迹分毫不差。
织补店里弥漫着浆糊、羊毛线和旧书混合的气味。墙上挂着的绣绷里,未完成的图案竟是片用二进制代码绣成的梧桐叶,0和1的针脚间缀着细小的银珠,像未落的晨露。林晚的视线被角落的旧书桌吸引——桌面上摊着本1998年的《少年电脑世界》,书页间夹着张泛黄的编程大赛报名表,参赛者签名处写着“沈星若”三个字,笔迹和沈星河如出一辙。
“星若是我妹妹。”沈星河拿起桌上的放大镜,对准报名表右下角的水印,“那年她本该和我一起参加决赛,但突然转学去了南方。”放大镜下的水印渐渐清晰,竟是由无数个“霜解纹”的拼音首字母组成的齿轮图案。
张奶奶端来两杯麦乳精,搪瓷杯沿的磕碰痕迹像极了代码里的注释符号。她指着林晚的帆布包:“姑娘写的小说,星若以前也爱这么写——把现实里的人都编成故事里的角色。”
林晚的手指刚触到笔记本封面,就听见沈星河轻吸一口气。他正翻开桌下的旧木箱,箱底铺着的蓝布上,整齐码放着十二枚顶针,每枚都刻着不同的符号:有的是@,有的是#,还有的是未闭合的括号。其中一枚银顶针的内侧刻着极小的代码片段,林晚凑近细看,发现那是“霜解纹”程序的启动指令。
“星若说顶针是织补时光的工具,”张奶奶用织补针挑起一缕蓝线,“她总把重要的代码刻在顶针上,说这样就不会被黑客偷走。”
窗外的梧桐树枝条敲打着玻璃,像在输入某种指令。沈星河忽然将那枚刻着代码的顶针套在食指上,对着织补灯转动。光线穿过齿轮纹路,在墙上投出流动的光影——那些光斑竟组成了“霜解纹·v1.0”的程序流程图,最后定格在一个未完成的函数模块上。
“这个函数是用来读取自然现象的,”沈星河的指尖划过墙上的光影,“星若说要让程序听懂梧桐叶落的声音,翻译成诗。”他的声音忽然顿住,因为林晚正指着流程图末端的注释:“给林晚的测试样本——当顶针遇见代码时,霜花会解开第几道纹?”
麦乳精的热气模糊了林晚的眼镜片。她想起母亲寄来的顶针盒,里面似乎也有枚刻着奇怪符号的银顶针。张奶奶忽然从针线筐里拿出个铁皮盒,盒盖上用蓝漆画着个会吐故事的贩卖机,投币口处写着行小字:“输入顶针密码,领取星若的童话。”
“密码是星若的生日。”沈星河的手指悬在铁皮盒的拨号盘上,却迟迟没有转动。林晚注意到他喉结滚动了一下,琥珀色的眼睛在织补灯下映出细碎的光,“但她走的时候改了密码,说要等能读懂她代码诗的人来解开。”
梧桐叶突然拍在窗户上,发出啪的声响。林晚下意识看向沈星河的手,发现他无名指根的伤疤在灯光下泛着淡粉色,形状恰好是拨号盘上的数字“7”。她鬼使神差地伸出手,和他的手指一起拨动拨号盘——当数字停在“7915”时,铁皮盒发出轻微的咔哒声。
盒盖弹开的瞬间,林晚闻到一股陈旧的樟脑味。里面躺着的不是童话书,而是个用蓝布包着的硬盘,硬盘外壳刻着片完整的梧桐叶,叶脉竟是由“霜解纹”的核心代码组成。沈星河拿起硬盘时,蓝布滑落,露出底下压着的纸条,上面是星若的字迹:“当顶针与代码织补时光,第九片梧桐叶会告诉你,贩卖机吞掉的童话藏在哪个二进制位。”
第二节:实验室的数据流与未寄的信
夜风裹着桂花香灌进计算机系实验室时,林晚正把星若的硬盘接入沈星河的笔记本。屏幕蓝光映在两人交叠的手背上,他虎口的细疤和她掌纹里的顶针压痕,在数据流中形成奇异的共振。
“硬盘加密方式很特别,”沈星河的指尖在键盘上跳跃,蓝紫色的代码像萤火虫般飞出,“用的是星若自创的‘自然语言加密法’,需要用现实中的对应物做密钥。”
林晚看着屏幕上不断闪烁的乱码,忽然想起织补店里那本《少年电脑世界》。“会不会和顶针有关?”她拿起桌上那枚刻着代码的银顶针,对着屏幕转动,“星若说过顶针是织补时光的工具。”
顶针的齿轮纹路在屏幕上投下阴影,那些阴影恰好覆盖了乱码中的某些字符。沈星河忽然低呼一声,迅速敲击回车键——乱码瞬间重组,变成了无数片飘落的梧桐叶字符,每片叶子上都写着半句诗。
“这是‘霜解纹’的诗歌数据库,”沈星河点开其中一片叶子,“星若把校园里的声音都转换成了诗句,比如食堂阿姨打菜时的勺子碰撞声,是‘不锈钢的叮当,盛起第三勺月光’。”
林晚的心跳忽然漏了一拍。这句诗和她今早写在笔记本里的句子惊人相似:“沈星河捡垃圾时的金属碰撞声,是未闭合的括号,盛着半片梧桐叶的重量。”她下意识翻开帆布包,却发现笔记本里夹着张陌生的便签,上面用铅笔写着:“当代码诗遇见现实,第九片叶子会指向织补店的第三块蓝砖。”
实验室的服务器突然发出低沉的嗡鸣。沈星河迅速切换到后台系统,脸色骤然变了:“有人在远程破解‘霜解纹’的核心模块!Ip地址显示……是学校的图书馆。”
窗外的梧桐叶被风吹得簌簌响,像无数只手指在敲打玻璃。林晚想起下午在资料室看到的编程大赛剪报,沈星河手腕上的绷带在照片里白得刺眼。“那年决赛,星若是不是出了什么事?”她的声音被服务器的噪音吞没了一半。
沈星河没有回答,只是调出了硬盘里的隐藏文件夹。里面只有一个加密文档,命名为“给林晚的第九封信”。当他用顶针齿轮的阴影作为密钥打开文档时,屏幕上跳出的不是文字,而是段模糊的监控录像——
画面里是十二岁的沈星河,正在编程大赛的候场区拆解机器人零件。他手腕缠着绷带,每拆一个轴承就会掉在地上,发出清脆的响声。忽然有个穿蓝裙子的小女孩跑过来,把一枚银顶针塞给他,嘴唇微动,似乎在说:“用这个织补你的代码,这样就不会断了。”
录像到这里突然卡顿,接着变成满屏的二进制代码。林晚看着那些0和1组成的流,忽然发现它们正在重组为星若的笔迹:“哥哥总说代码是冰冷的,但我知道,当顶针划过键盘时,每个按键都会发烫,像藏着未说出口的童话。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