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0章 高陵县伯
智阳雨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00章 高陵县伯,穿越大唐:农家子弟挣钱忙,智阳雨,海棠文学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“咚咚咚……”
卯时初刻,宫墙之上响起了阵阵鼓声,声浪如潮水般漫过皇城,方才还在低声交谈的文武百官们倏然噤声,齐齐昂首挺胸,垂眸敛息,连呼吸都放得极轻。
“吱呀……”
鼓声过后,承天门缓缓打开,朱红色的大门发出了沉闷的声响,厚重的门板在晨曦中推开了丈许宽的金光。
“卯时已至,百官入宫!”
当值宦官尖细的嗓音刺破了承天门的寂静,文武百官依次上前进入了太极宫,踏过层层汉白玉阶,直入太极殿。
张毅的品阶最低,依旧只能站在大殿门口的最后一排。
不一会儿,李世民昂首阔步,从殿外走了进来,直接走上了大殿中央的御台,一脸严肃的端坐在金色的龙椅上。
“陛下临朝!”
御侍太监曹春元大喊一声,文武百官齐齐拱手行礼,“臣等拜见陛下!吾皇万岁!”
“众爱卿免礼平身!”
李世民微微抬手,随即目光扫视殿内众臣,缓缓开口说道:“诸位爱卿,渭水之盟后我大唐的发展开始步入了正轨,这段时间长安城发生了很多的事情,老百姓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。”
“这其中贡献最大之人,当属少府监丞张毅张爱卿,他弄出了美味的炒菜,改善了老百姓了饮食,他改良了精盐提炼术,让老百姓吃上纯正的精盐。”
“现如今,他又制作出了卫生纸,献出了活字印刷术,发现了耐旱高产的林邑稻。”
“除此之外,他还在研制自行车,改良辕犁,一旦成功,将会极大的方便百姓的出行和耕种,”
李世民说到这里,眼中流露出了赞赏之色,“张爱卿年纪虽轻,却心怀天下,所献之物皆利国利民,实乃我大唐之福。”
李世民顿了顿,目光扫过群臣,继续开口说道:“朕已任命张毅为工部员外郎,全权负责农具改良事宜。”
殿内众臣闻言,纷纷侧目感叹,不知不觉之中张毅已经做了这么多的事情,有人面露钦佩,亦有人暗自思量其中利弊。
中书令房玄龄率先出列,恭敬的拱了拱手,“启禀陛下,张毅之才确实非常人可比,其所献之物,不仅惠及百姓,更可富国强兵,臣以为朝廷当全力支持他的研究。”
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亦上前一步出言附和道:“少府监生产的卫生纸,洁净便利,活字印刷术更是造福天下学子,若再能改良农具,推广高产稻种,我大唐国力必将更上一层楼。”
李世民一脸欣慰的点了点头,随即朝站在百官之后的张毅招了招手,温声说道:“张爱卿,你站到殿前来。”
“臣,遵旨!”
张毅拱了拱手,快步来到了殿前,与一众朝廷大佬站在了一起。
李世民微微颔首,“张爱卿,关于自行车的研制与辕犁的改良,你若有需求尽管提出来,朕全力支持。”
张毅上前一步,恭敬的拱了拱手,“臣谢陛下支持,为大唐百姓谋福,乃臣之本分,自行车的研制与辕犁的改良才刚刚开始,臣需更多的工匠协助,并请陛下准许在长安郊外设试验田,时时检验辕犁的改良之效。”
“准了!”
李世民毫不犹豫的说道:“传朕旨意,即日起调拨能工巧匠百人归张爱卿差遣,并划良田十亩,专供辕犁改良检验之用,若成功,当全国推广。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