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5章 英雄所见略同
智阳雨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75章 英雄所见略同,穿越大唐:农家子弟挣钱忙,智阳雨,海棠文学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李世民的目光向下一扫,文武众臣纷纷闭口不言,偌大的太极殿顿时安静了下来。
“诸位爱卿,突厥军队兵临渭水河畔,长安城形势严峻,接下来该如何应对,大家都说说吧!”
李世民此言一出,殿内一阵骚动,尚书左仆射萧瑀率先出列,神色凝重的拱了拱手。
“启禀陛下,现如今突厥势大,我军新定中原,元气尚未完全恢复,依老臣之见,可先派使者求和,许以金帛,拖延时日,待我军养精蓄锐,再图反击。”
萧瑀话声刚落,兵部尚书杜如晦立即出列,大声说道:“陛下,求和绝非长久之计,反倒示弱于敌。”
“突厥虽兵临城下,但我军士气正盛,且长安城墙坚固,易守难攻,臣愿率精锐之师,出城迎战,挫其锐气,保我大唐尊严!”
随后,殿内众臣你一言我一语,开始争论不休。
有人赞同萧瑀,认为应避其锋芒,以和为贵;有人支持杜如晦,主张主动出击,彰显大唐军威。
李世民眉头紧锁,目光在众臣之间来回游移,权衡利弊。
就在此时,一直沉默不言的中书令房玄龄上前一步,缓缓开口说道:“陛下,臣以为,求和与迎战并非二选一。”
“就算要求和,咱们也必须先向颉利展现出足够的实力,和不惜决一死战的决心,否则无论陛下承诺给颉利多少金银,他们都不会满足,最终还是免不了要一战。”
李世民闻言,微微点头,眼中闪过一丝赞许,随即从龙椅上站了起来,目光坚定地扫视着殿内众臣。
“玄龄所言甚合朕意,我大唐立国未久,突厥便如此挑衅,朕断然不会轻易示弱。”
“传朕旨意,明日一早朕将亲率我大唐精锐奔赴渭水前线,向颉利彰显我大唐御敌之勇与护土之坚。”
“朕要与颉利当面交涉,让他知晓我大唐有求和之诚意,更有一战到底的魄力和决心。”
“若颉利识趣撤兵,双方可保和平,互通有无;若执意进犯,我大唐军队定让他们有来无回,让突厥军队好好见识一下我大唐的赫赫军威!”
李世民此言一出,门下侍中高士廉立即出列,“陛下的安危关乎我大唐的江山社禝,突厥势大万万不可亲身历险,臣愿代陛下前住渭水河畔与颉利交涉,誓死悍卫我大唐尊严!”
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上前一步,神色忧虑的说道:“陛下,臣担心颉利狡诈多端,万一他设下埋伏,那陛下的安危……”
“臣等附议!请陛下三思!”
李世民目光如炬,凝视着殿内众臣,沉声道:“诸位爱卿,朕深知你们的一片赤诚之心,可此事关乎我大唐国运,朕身为天子,若临阵退缩,日后如何统帅三军,如何面对我大唐子民?”
“突厥虽势大,然我大唐历经数载磨砺,将士们枕戈待旦,士气高昂,有他们在一旁保护,朕又何惧之有,此事就这么定了,无须再议。”
“明日一早,士廉、玄龄,叔宝、敬德随朕率军前往渭水河畔,朕要亲自会会这个背信弃义的颉利。”
“朕率军出城之后,城内之事就拜托诸位爱卿了。”
“陛下放心,臣等誓死坚守长安城!”
众臣齐声领命,太极殿内,一股同仇敌忾的气势悄然升腾。
李世民一脸欣慰的点了点头,“诸位爱卿,时辰不早了,今日朝议到此结束,都各自准备去吧!退朝!”
李世民右手一挥,抬腿就朝太极殿外走去,站在一旁的御侍太监曹春元见状立即跟上。
殿内文武众臣齐齐拱手行礼,“臣等恭送陛下!”
李世民迈着沉稳的步伐,阔步离开了太极殿,直接来到了甘露殿,然后静静的站在殿内一幅巨大的舆图前,思考着大唐未来的走向。
就在此时,刘仁愿匆匆走进大殿,双手抱拳一礼,“启禀陛下,左武卫大将军秦琼在殿外求见。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