栖迟寻光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77章 急速电话,胖松鼠and肥猫,栖迟寻光,海棠文学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木欣荣背靠着冰冷的瓷砖墙,身体失去了所有支撑的力气,缓缓地、无声地滑坐到湿漉漉的地面上。
手机从他无力的手中滑落,“啪嗒”一声掉在积水中,屏幕瞬间暗了下去。
他蜷缩在那里,将脸深深埋进冰冷的膝盖里,身体无法控制地剧烈颤抖起来。
夜清流会来。
带着观测者的本能和冰冷的记录工具。
他来了,是希望?还是……另一场冰冷的终结仪式的开始?
木欣荣不知道。冰冷的瓷砖透过薄薄的病号服传来刺骨的寒意,与他内心的恐惧交织在一起。
等待,如同在万丈深渊的钢丝上独行,脚下是吞噬一切的黑暗。
城市的另一端。夜家别墅,书房。
巨大的落地窗外是璀璨却冰冷的城市星河。书房内只亮着一盏阅读灯,光线被精准地控制在宽大的红木书桌范围,如同一个孤立的舞台。
夜清流站在书桌前,身上还穿着深灰色的丝质睡袍。他刚刚放下手机。手机屏幕的光映亮了他线条冷峻的下颌和紧抿的薄唇。
镜片后,那双灰蓝色的眼眸深邃如同寒潭,里面没有任何被深夜吵醒的愠怒或被打扰的不耐,只有一片纯粹的、近乎虚无的冰冷,一丝被强大意志强行压制的、极其细微的数据流扰动。
城西。惠民社区诊所。急诊留观室。
目标确认。
他没有任何迟疑,转身走向书桌。桌面纤尘不染,如同他此刻绝对冷静的思维。几本高三教材、几份摊开的商业文件摆放得一丝不苟。
而在这些“日常”物品的旁边,静静躺着一本封面没有任何文字、只有繁复螺旋暗纹的、厚重的黑色硬皮笔记本。
夜清流修长的手指拂过笔记本冰冷的封面,动作带着一种刻入骨髓的熟稔,如同拂过自己肢体的延伸。
他翻开笔记本。
内页,是密密麻麻、由极其精密复杂的几何符号、不断演化的数学公式、以及如同动态星图般排列的点线构成的“文字”。
冰冷、非人、纯粹的信息流。这是《观测者日记》。无数世界线的变量、常数、熵增曲线、因果链扰动图谱……以及核心变量。
(如“修复者-木欣荣”、“规则化身-origin-0”)的每一次状态变更、每一次能量波动峰值、每一次“终结事件”的执行效率评估,都以绝对客观的符号冰冷记录。
他修长的手指稳定而精准地翻动着书页,如同翻阅数据库索引。书页停留在记载这条世界线最新数据的那一页。
前面的记录依旧是冰冷的符号流。
但最后几行,却出现了刺眼的“异常标记”。
在记录“朝幽叶(origin-0载体)梧桐道异常精神波动(峰值等级:高危)”的数据矩阵旁,一行用极小的、区别于其他冰冷符号的字体标注的备注,如同数据海洋中的一颗异常沙砾:
【变量:生理性泪水(?)。能量反应:未知。逻辑拟合度:0%。威胁等级:待评估。】
而在记录“木欣荣(修复者载体)记忆回溯完成度(97.8%,情绪污染指数:临界)”的数据流旁,另一个同样突兀的备注:
【变量:求助行为(目标:观测者载体)。行为模式:偏离历史均值(+37.6%)。逻辑链:断裂。干扰风险:高(需立即标注处理指令)。】
夜清流灰蓝色的眼眸,如同最高倍率的扫描电子镜,冰冷地聚焦在那两行“备注”上。镜片反射着阅读灯冷白的光,掩盖了所有可能的情绪波动。
他的思维核心如同超算,瞬间调取了相关历史数据模型进行比对、推演。泪水?求助?逻辑断裂?干扰风险高?
这些变量组合,在亿万条世界线的冰冷记录中,从未出现。
这是全新的、不可预测的、高熵的混沌点。
他拿起桌上一支造型极其简约、笔尖却闪烁着非金属幽光的钢笔——那是记录的工具,也是规则的延伸。
笔尖精准地悬停在“干扰风险:高(需立即标注处理指令)”这一行末尾。
观测者的核心程序冰冷运转:职责是记录,是观测,是维持世界线数据的绝对纯净与客观。任何主动介入,都是对职责的亵渎,是对冰冷规则的背叛,会导致数据污染,熵值激增。
最优解:标注“(拒绝介入)”,并启动对该异常接触点的隔离屏蔽协议。
笔尖稳定,没有一丝人类应有的颤抖。
然而,就在那冰冷的、象征着“拒绝”的符号即将被书写下的前一个毫秒——
一段完全无关的数据流,一段被标记为“冗余感官记忆碎片-编号Epsilon-7(本地世界线)”的缓存信息,如同顽固的病毒,毫无预兆地、蛮横地突破了核心防火墙,强行插入了夜清流绝对冷静的数据处理线程!
不是公式。
不是符号。
不是星图。
是这条世界线里,一个同样寒冷的雨夜。
空荡的街道,昏黄的路灯在水洼里投下破碎的光影。冰冷的雨丝密集落下,发出单调的沙沙声。
一个身影(身份标识:木欣荣-修复者载体)浑身湿透,失魂落魄地行走在雨幕中,生命体征数据(情绪值、体温、能量波动)均跌至危险低值。
然后,一把巨大的黑色伞面(物品标识:观测者载体日常用品-雨伞),沉默地移了过去,物理隔绝了92.7%的降水接触。伞下空间,是他自己——夜清流(观测者载体)。
他能“调用”当时的传感器记录:雨水打在伞布上的分贝值(67.3db),空气湿度(98%),环境温度(7.2c),以及……目标载体衣物纤维摩擦传递过来的、微弱但高于环境温度的36.8c体温辐射。
他甚至能“回放”自己当时递出纯棉手帕(物品标识:观测者载体日常用品-手帕)时,机械臂执行动作产生的0.03秒非必要延迟。
以及和那句关于次日数学测验(事件标识:本地世界线日常任务)的、同样非必要的语音提醒(内容:“别感冒,明天还有数学测验。” 逻辑必要性:低)。
这段“冗余感官记忆碎片”带来的核心数据扰动是:
1. 湿冷触觉模拟(强度:低)。
2. 布料摩擦系数参数(异常激活)。
3. 目标载体体温辐射值(异常记录)。
4. 执行延迟记录(逻辑冲突标记)。
5. 冗余语音输出记录(逻辑冲突标记)。
核心程序瞬间拉响最高级别警报!未知高熵变量入侵!逻辑链条遭受不可逆污染!威胁等级:毁灭级!执行指令:立即清除冗余数据!强化防火墙!标注“拒绝介入”!
夜清流握着钢笔的手指,第一次,在绝对平稳的轨迹上,出现了一丝极其细微的、以皮秒为单位的凝滞。
那冰冷的、准备写下“(拒绝介入)”的笔尖,悬停在纸页上方不到一毫米的虚空,如同被无形的量子纠缠所冻结。
窗外,城市的霓虹如同流淌的数据洪流,在他灰蓝色的、如同深空般无垠的眼眸里明明灭灭。
那里面,有亿万条冰冷的逻辑指令在疯狂对冲、湮灭,试图彻底格式化那点微不足道的“湿冷触觉”和“逻辑冲突标记”。
绝对理性的数据深渊与那一点顽固的“冗余碎片”进行着无声的、超越光速的战争。
笔尖悬停。
时间在微观尺度被无限分割。
0.1秒。
0.5秒。
最终,夜清流极其缓慢地、近乎无声地,合上了那本厚重的《观测者日记》。
动作精准,稳定,如同关闭一个数据库接口。没有丝毫人类犹豫时应有的肌肉迟滞。
他没有在“干扰风险:高(需立即标注处理指令)”后面写下任何冰冷的拒绝符号。
他只是将那只闪烁着非金属幽光的钢笔,以绝对垂直的角度,轻轻放回桌面上笔托的凹槽里,严丝合缝。
然后,他脱下丝质睡袍,动作流畅如同预设程序。换上熨帖得没有一丝褶皱的黑色羊绒高领毛衣,外面套上同色系的、剪裁完美的长款毛呢大衣。
他拿起桌上的车钥匙和手机,转身,步伐稳定精确如同尺量,每一步的距离都分毫不差,走向书房门口。
目标:城西,惠民社区诊所,急诊留观室。
预计抵达时间:28分17秒(已将交通变量纳入计算)。
任务:……实地采集高熵混沌点(编号:tears&help)的实时数据。
观测者,第一次,在逻辑链断裂、威胁等级评估未完成的情况下,主动走向了高干扰风险观测点。
原因:冗余数据碎片污染导致核心指令输出延迟。解决方案:获取更多现场数据以完成最终逻辑链重构及威胁清除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