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物不贰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361章 年,北汽蓝谷有没有可能扭亏?,马特贝的炒股人生,为物不贰,海棠文学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北京新能源(32万辆,覆盖北京大兴、青岛莱西、河北黄骅)、常州工厂(5万辆)、镇江麦格纳工厂(15万辆)
2023年:首次产能优化(47万辆)
常州工厂出售:因产能利用率归零,2023年3月以5.76亿元转让常州工厂资产,总产能降至47万辆。
2024年:战略收缩与高端化转型(27万辆)
密云工厂替代原有产能:北汽新能源产能从32万辆压缩至12万辆,整合至密云新基地(原北汽福田工厂),专注于生产华为合作车型享界S9及部分极狐车型。镇江工厂保留:维持15万辆产能,专注极狐品牌生产。
从过去五年的情况看,北汽蓝谷的亏损基本都是因为销量不行,同时产能利用率极低,在这种情况下,大部分的北京新能源EU还是交给北京汽车来代工,但亏损却都放在北汽蓝谷,这种操作都引起了小股东的抗议。
北汽蓝谷的产能存在历史遗留问题。
北汽蓝谷早期产能(52万辆)主要分布于北京大兴、青岛莱西、河北黄骅等地,设计目标服务于b端市场。(出租车、网约车)现在这些低效产能基本全部淘汰,不会再产生新的亏损。
北汽蓝谷的亏损被视为高端化转型的必要成本:
技术积累与品牌重塑:通过代工模式,北汽蓝谷得以保留核心技术团队,持续投入智能驾驶、超充技术等前沿领域。例如,2024 年其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达 21.99%,高于行业平均水平。
产能储备与未来布局:北汽蓝谷的闲置产能(如麦格纳工厂)为未来高端车型量产预留空间,而北京汽车的代工业务为其提供了现金流缓冲期。
马特贝在心里盘算一个问题,2025年,北汽蓝谷有没有可能扭亏?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