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只废柴不废柴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74章 红绳桥01,小啊小恐怖故事合集,一只废柴不废柴,海棠文学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林雨第一次听说红绳习俗是在项目启动会上。
闽南沿海的夏末闷热潮湿,临时搭建的工程指挥部里,吊扇徒劳地搅动着凝滞的空气。林雨将设计图纸在会议桌上摊开,手指点着跨海大桥的三维模型:\"主桥跨度428米,双向四车道,预计明年六月通车。\"
她话音刚落,坐在角落的老村长突然剧烈咳嗽起来。老人枯瘦的手指间缠着一根暗红色的细绳,在昏黄的灯光下泛着诡异的光泽。
\"林工程师,\"老村长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普通话说道,\"桥建好后,要在每根栏杆上系这种红绳。\"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捆同样的红绳推过来,\"浸过黑狗血的,能保平安。\"
会议室里顿时响起几声轻笑。林雨注意到几个本地出身的工程员交换着眼神,脸上的表情说不清是敬畏还是恐惧。
\"村长,这是现代桥梁工程,不是庙会。\"林雨微笑着将红绳推回去,\"我们有完善的安全标准和防护措施。\"
老村长的眼神突然变得锐利:\"七十年前,陈家渡口也有人说这种话。\"他颤抖的手指指向窗外远处的海面,\"后来那艘红轿船...\"
\"老陈!\"项目副经理张建军突然打断,\"别跟林工说这些老黄历了。\"他转向林雨,尴尬地笑了笑,\"就是些本地风俗,林工别介意。\"
会议结束后,林雨站在指挥部二楼的窗前,望着远处正在打桩的海面。夕阳将海水染成血色,几艘渔船正缓缓归港。她想起老村长那句没说完的话,心里莫名泛起一丝不安。
\"别在意那些迷信。\"同行的设计师王志拍拍她的肩,\"这地方闭塞落后,村民连打雷都以为是龙王爷发怒。\"
林雨点点头,将那个关于红轿船的疑问咽了回去。
工程进展得很顺利。三个月后,大桥的主体结构已经成型。那天清晨,林雨照例第一个来到工地,却发现十几根桥栏杆上已经系满了红绳。暗红色的细绳在晨风中轻轻摆动,像是一排排等待收割的麦穗。
\"谁干的?\"她厉声问道。
几个本地工人低着头不说话。最后是开吊车的小李嗫嚅道:\"是村里人昨晚偷偷来系的...说是不系这个,桥会出事...\"
林雨感到一阵怒火上涌。她大步走向工具棚,抄起一把剪刀。
\"林工!别!\"张建军慌忙拦住她,\"就当给村民个面子,反正也不影响工程质量...\"
\"这是原则问题。\"林雨甩开他的手,\"如果纵容这种迷信,以后他们还可能因为'风水'要求改设计,因为'黄道吉日'延误工期。\"
她走到第一根栏杆前,咔嚓一声剪断了红绳。细绳落地的瞬间,林雨忽然感到一阵刺骨的寒意从脚底窜上来,仿佛有人往她脖子里吹了一口凉气。
\"奇怪...\"她抬头看了看晴朗的天空,\"怎么突然这么冷?\"
那天她剪断了桥上所有的红绳。每剪一根,那种莫名的寒意就加重一分。到最后一根时,林雨的手已经抖得几乎拿不住剪刀。红绳落地时,她分明听到身后传来一声若有若无的叹息,像是从很远的海面上飘过来的。
当晚,林雨在临时宿舍里翻来覆去睡不着。凌晨两点,她的手机突然响了,是工地值班的老赵。
\"林工,你快来桥上看看!\"老赵的声音里充满恐惧,\"有人在...在系红绳!\"
林雨赶到时,老赵正站在桥头,脸色惨白。夜空中没有月亮,只有工程照明灯惨白的光笼罩着桥面。
\"刚才我巡查时,听见桥下有剪刀声,\"老赵哆嗦着说,\"咔嗒咔嗒的,像是很多把剪刀一起开合...我打手电一照,看见...看见...\"
\"看见什么?\"林雨追问。
老赵咽了口唾沫:\"看见桥墩上有黑影在动,像是...像是人,但又不完全像...\"他突然指着林雨身后,\"你看!\"
林雨转身,赫然发现十几根栏杆上又系上了红绳。这些红绳比白天的更旧,颜色暗得发黑,在风中轻轻摇晃,发出细微的沙沙声。
\"这不可能...\"林雨喃喃道。她明明把所有红绳都收走了,这些是哪来的?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